

课程名称:大学英语Ⅳ(1700004)
课程类型:通识必修课
学时、学分:60学时、3学分
开课年级、专业:2018级、非英语专业本科生
开学前两周,通过创建和管理虚拟课程的“模拟训练”,我与同事们在学习通“大外银”班级里“疫”起操练了线上教学基本功。在此次线上教学“模拟训练”中,我体悟到:
开学前一周,我与2018级3个教学班(165名学生)分别进行了两期、六次的线上教学模拟对接。经学情摸排、直播演练、问卷反馈和教学反思,最终确定了“学习通+X”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。将学习通作为教学内容发布、教学管理实施和异步学习、错时互动的大本营,以腾讯课堂作为导学、助学和同步学习、实时互动的直播间,用Fif口语训练系统和句酷批改网作为口语产出和书面产出的检验场。
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。针对视听说课的特点,依托教材单元主题,以教学周为单位,设计学用一体的教学闭环。设计思路:以语言的产出为导向,以新闻、对话、语篇等视听素材为线上自主学习内容;以课前、课中、课后为线索,串联多元同步及异步学习活动,让学生在活动中达成识记和理解,逐步深入领会概念的本质内涵,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;布置口语任务和话题讨论,双管齐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。 Step 1:资源统整。整理教学材料,将授课素材(音频、视频、文本等)上传至学习通云盘,供学生在“资料区”查看; Step 2:章节建设。在学习通创建课程,按教学大纲进行内容规划,按教学进度进行章节建设,按章节的重、难点进行任务点投放; Step 3:班级管理。在QQ班级群上传电子教材,供学生预习、复习使用;在学习通发布问卷和讨论,了解学生对延期开学、宅家学习的顾虑,做好心理疏导与情感激励;将各班各学习小组组长设为助教,协助核对班级人数、维护直播课秩序、提示学习任务等; Step 4:环境改造。把书房打造成适合居家在线教学的工作室。
我所教授的2018级学生自入学之初起,经历了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,对学习通手机端和电脑端的操作相对比较熟练。课下,也会选用适合自己的APP自主学习。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,注意力不易聚焦,而且从未体验过这种只能在虚拟教学空间与老师“谋面”的线上学习。 根据课程类型,按知识维度、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,设定教学目标。 上好开学第一课。开学第一课要做好三件事。一是制定线上学习公约。根据学情问卷结果和疫期宅家学习特点,定制线上学习公约和学习周历,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。二是说明线上学习的周期、流程与考核方式,引导学生对线上学习进行自我管理,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意识。三是“花式”利用直播互动工具定制个性化活动模块,诱发学习期待。
深挖掘,巧设计。创设育人情境,将思政元素融入周聚焦和周讨论。每周聚焦一则双语新闻,引导学生克服云学习焦虑感,提升学习凝聚力和使命感。
每周发布一个话题讨论,启发学生“大声”思考,引导学生在思辨、分析、翻译、表达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,提升文化包容,感受文化交织之美,体悟诗词翻译之美。
4. 教学难点
以教学周为单位,规划教学流程。《大学英语Ⅳ》每周两次课,分别在周一和周五,间隔时间较长。为保障学习过程不断线,学习效果可持续,我将两次课放在一起进行了闭环设计。 (1)道以明向:同步预告,明确目标。在每个教学周开启前一天,选择学生活跃度较高时间段,在学习通和QQ班级群同步发放学习周历,明确时限、显著标注。 (2)势以立人:拆分学时,重构内容。每周按1学时(导学)+2学时(自主学习)+1学时(答疑)的轴线落实线上教学任务。将音频、视频、文本等输入性内容编织进章节任务点,并设计与之呼应的口语表达、话题讨论、开放式问答等输出性活动,一次全周期学习就是一个学习项目的达成。 (3)器以成事:直播优先,融合互补。利用腾讯讲堂进行直播导学和答疑,利用学习通布置闯关式任务点,当堂定时、定量完成学习任务。 (4)术以立策:产出导向,项目驱动。直播中,以口头或书面语言产出为导向,设计考查学生低阶认知小活动。通过限时“举手”抢答,实现师生实时互动,可视化地了解学生对于生词、概念、文化现象的记忆及理解情况;线上闯关学习过程中,完成任务点60%的同学,可前往完成考查学生高阶认知的口语表达(应用)、开放式问答(分析)和话题讨论(评价)。同步、异步学习活动交织并行,有效提升学习参与度和时间管理能力。 (5)法以立本:同步监测,及时反馈。在每周线上自主学习时段,将当日学习表现截图发布至QQ班级群,提升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。对于学生的周作业和周讨论,一定要在直播答疑前完成批阅和回复。对于作业中学生的痛点和难点,可以在直播答疑时统一解答,对于讨论的回复要走心、不敷衍,对于优秀论贴可置顶或加精或借题发挥引发新一轮讨论。另外,学习表现截图可以是当日签到的第一名、章节任务点的实时完成进度,以及学习积分榜。建立与本课程教学目标一一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。对输入型学习评价,以机阅或教师批阅为主;对产出型学习评价,按活动类型,以“组间互评+教师总评”或“生生互评+教师评语”为主。每课一研,见字如面;化繁为简,少讲多动;精准提问,闭环互动;课堂内外,智慧互联。 这个春天,社会各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疫情影响。一时间,“停课不停学”成为抗疫战期间教育战场上的第一关键词。我希望,自己能与疫情中的“云教育”同行者们共同成长;我期待,未来“云教育”的无限可能。